近日杭城气温快速上升,胃肠道疾病高发。
潮新闻·钱报健康小站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中,各类不同原因的腹胀患者多了起来。
46岁的徐女士也深受困扰:她腹胀反复,生气时或吃饭后更加明显——大便稀烂,有时想拉又拉不出来。“之前孩子即将迎接高考,担心小孩成绩,情绪比较紧张和焦虑,心理压力大,偏头痛也时常发作。”徐女士说,进食水果后腹胀更是明显加重,便前往中医科就诊。
坐立不安、眉头紧锁、躯体不适,这是接诊的林振坤中医师对徐女士的第一印象,他按照“急则治其标”的治疗原则,选取徐女士双侧的太冲、照海、下巨虚、上巨虚、足三里、阳陵泉进行针刺。留针1小时后,徐女士主动告知针刺过程中放屁了,肚子胀也好了一大半。林医师认为这还不够,患者还应配合中药来健运脾胃、疏肝泄热,他给予口服肠道益生菌,调节患者肠道群菌,辅助治疗。
针刺,医院供图
“身体比以前轻快了,心情也好了。”第二次复诊时,徐女士笑着说。
日常生活中,我们一旦生气、焦虑、精神紧张,会觉得肚子痛,甚至拉肚子。为什么精神紧张会引起腹部不适?如何做才能有效地调整胃肠功能,预防胃肠道疾病呢?
林振坤正在给患者看诊,医院供图
“胃不和,则卧不安。”林振坤中医师说,晚上吃得过多,往往影响睡眠。“思虑过度, 则忧思伤脾”,中医古书上就有这样的论证,中医则是从调理肠胃入手治疗失眠、忧郁等精神疾患。
临床常见的胃肠系统疾病如慢性肠炎、肠易激综合征、溃疡性结肠炎等,病因之一是精神长期紧张或压抑、思虑过度,大脑的紧张对胃肠的自主神经产生干扰,使得胃肠的蠕动、消化液的分泌都受干扰而陷于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,这些胃肠道不适都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。
如何预防精神因素相关的胃肠道疾病呢?
林振坤中医师认为,胃肠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包括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、情绪状态等,中医预防胃肠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1.调整饮食习惯:中医强调饮食的调养,建议人们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,避免过度饱食或过度饥饿。此外,中医还提倡饮食清淡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和粗粮,减少油腻、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。
2.注意情绪调节: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胃肠功能,因此建议人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。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、放松技巧(如深呼吸、冥想等)和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。
3.合理安排生活作息:中医认为生活规律对于胃肠健康至关重要。建议人们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,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。
4.避免不良生活习惯:中医强调避免吸烟和酗酒,这些不良习惯会对胃肠道产生负面影响。此外,还应避免长时间的坐姿和久站,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体位改变,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