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圣陶先生说:“好习惯养成了,一辈子受用。”
好的习惯,是一种无声的力量,持之以恒,自能迎来蜕变。
养生之道亦是如此,《黄帝内经》所谓“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”。
要想越活越健康,越活越年轻,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调节养护。
最高级的养生,就是养好4个习惯!
01 饮食习惯
《吕氏春秋》有言:“食能以时,身必无灾。”
养生莫先于饮食,健康的饮食习惯,是远病的良方。
一是“定食”。按时进食,三餐规律,既不过早,也不过晚。
推荐7点到8点吃早餐,12点到13点吃午餐,18点到19点吃晚餐。
既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,也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,优化新陈代谢。
二是“少食”。控制食欲,少吃多餐,每顿七分饱,恰到好处。
倘若暴饮暴食,必然伤害肠胃,诱发肥胖,带来潜在的患病风险。
“常有三分饥,疾病不相袭”,保持微微的饥饿感,才是真正的自律。
三是“杂食”。不挑食,不偏食,饮食结构合理,摄入营养均衡。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。”
饮食多样,荤素搭配,方能让饮食收益最大化,保障健康活力。
四是“淡食”。减少油、盐、糖的添加,尽量使用天然调味料,如柠檬、香料等。
不仅可以呈现食材真味,也有助于预防“三高”,减轻身体代谢的负担。
药王孙思邈说:“安身之本,必资于食。”
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,就是在为延年益寿添砖加瓦。
02 起居习惯
清代医家张隐庵说过:“起居有常,养其神也。”
人有精、气、神三宝,规律起居,则是调养精气神的重要法门。
起居无常,熬夜晚睡,昼夜颠倒,整个人就会日渐衰颓。
表现为精神萎靡,面色不华,目光无神,工作生活都毫无干劲。
起居有常,作息规律,则能保养身心,平衡阴阳。
自然而然,人就会精力充沛,神采奕奕,生命力旺盛,面色红润光泽。
除此之外,人体“以天地之气生,合四时之法成”,起居也要顺应自然变化。
春温,宜夜卧早起,入夜即睡,早些起身,以养肝气,助阳气。
夏热,宜夜卧早起,午间小憩,恢复精神,以养心气,防病气。
秋凉,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安定情志,以养肺气,敛神气。
冬寒,宜早卧晚起,避免熬夜,日出后起,以养肾气,御寒气。
《千金要方》有云:“善摄生者,卧起有四时之早晚。”
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,切忌熬夜晚睡,切莫赖床不起,适时作息。
俗话说“食补不如睡补”,好好睡觉,就是养生的金方,胜过无数灵丹妙药。
03 运动习惯
《吕氏春秋》中讲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(dù),动也。”
流水不会发臭,门轴免遭虫蛀,都是因为自身保持着运动。
人亦如此,若是经常久坐不动,则如一潭死水,体质不佳。
坚持运动,强身健体,才能畅达气血,锻炼筋骨,形与神俱。
司马懿,可以说是三国群雄中寿命最长的人之一。
操劳政事、军事数十年,他装过病,却很少真正得过病。
甚至活到72岁,先熬死了诸葛亮,又熬死了曹家三代,成为最大赢家。
原因就在于,司马懿有长期运动健身的习惯。
戎马甲胄之间,他骑马射箭征战四方,体魄强健。
朝堂之上,他也不忘日日坚持练习五禽戏,舒展四肢,提高心肺。
华佗说过:“动摇则谷气得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。”
当你开始运动,便是在收获无病无灾的隐形财富。
或许一日两日没有变化,但长此以往,必将身强体壮,精神饱满。
04 情绪习惯
曾国藩说:“养生之道,以‘君逸臣劳’四字为要。”
臣劳,说的是常欲小劳,锻炼身体,提高免疫。
君逸,说的是静心安神,少思少虑,戒燥戒怒。
情绪不好,心有挂碍,烦躁焦虑,再五花八门的养生方法都是枉然。
延年益寿最高级的方式,就是静心,安定自己的情绪。
曾国藩寒窗苦读时,曾经耳鸣不止,容易疲乏困顿。
考中之后一朝得意,更是心浮气躁,流连声色,病痛缠身。
平日里,待人接物很是暴躁,时不时因些小事而大动肝火。
后来大病一场,他才幡然醒悟,开始静心养生。
每日静坐,冥想四刻钟,正位凝命,修身养性。
每日练字,尽力做到精益求精,字体浮躁处,特别加以收敛修正。
久而久之,他能够稳定情绪、平和心态,身体也随之恢复健康。
《淮南子》有言:“心治则百节皆安,心忧则百节皆乱。”
稳住情绪,安住心神,温和待人,从容处事,自然无病无扰,健康长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