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”,春季也是养生最好的时节。而 今年开春即遇春寒,《伤寒论》有云“春时应暖,而复大寒……冬时应寒,而反大温,此非其时而有其气”,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春季,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,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。
一、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
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写的《千金食治》记载:“春七十二日,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。”其意思是春季肝旺之时,要少食酸性食物,否则会使肝火更旺,伤及脾胃,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。
中医认为,在人体脏腑之中,肝与春季相对应,十分适宜在春季养肝,让我们平稳换季,身心舒畅,为这一年打好健康基础。根据中医“卧则血归于肝”的理论,平卧的时候,血液就会充分回流到肝脏,春天养肝的目的就在于协调肝的阴阳平衡。
因此,在这个阶段更要顺应天时,避免熬夜给肝脏带来的负担。肝火过旺容易导致肝胃不和。因此立春时节,饮食宜清淡,忌油腻、生冷及刺激性食物。可适当吃些清解里热、滋养肝脏、补脾润肺的食物,如蜂蜜、枇杷、梨、薏苡仁、荠菜、香蕉等。
中医认为“肝主青色,青色入肝经”,多食用时令蔬菜有益肝气循环、代谢,还能消除疲劳、舒缓肝郁。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,多喝水可补充体液,增强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减少毒素和“火气”对肝脏的损害。
二、阳光柔和,更易养骨
新春萌生,阳气富足。中医认为,阳气是人体血气的承载体,而骨骼的健康,离不开血液所供给的养分。新生的阳气充斥在环境中,人体吸纳阳气的效率更高,血气冲涌,自然更有利于骨骼健康。
骨质密度是骨骼健康的一大标准,经常晒太阳,能够有效促进钙质吸收,起到更好的“增骨”效果。而相比于冬天阳光阴冷、夏天过于炎热和干燥,春天柔和且适宜的阳光,自然就成了晒太阳养骨的最佳选择。
骨骼有“喜温厌寒”的特征,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,或者身体存在伤寒疾病,骨骼的运转也会变得滞涩,不利于养骨以及健康长寿。而春天的温度适宜,阳气滋生,伤寒疾病的风险较低,骨骼也不会受到外界寒气的刺激,这个时候养骨的效果自然也是最好的。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春三月,此为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。”养成晒太阳的习惯,更有利于养成健康强壮的骨骼,从而更加健康长寿。建议每天晒太阳时间控制在20到30分钟之间,以免紫外线吸收过度,反而对皮肤健康不利。
三、动静相宜,蕴气养神
春天,在人体应肝,此时肝气旺盛,人易出现情志变化,如生气、发怒等,过度的不良情绪又会影响肝气的疏泄,引起肝气郁结,表现为胁痛、胸闷等症。这是身体阳气郁结的表现,如果比较严重,还容易急躁生气,一点小问题就想发火。春天阳气升发,很容易导致阳气郁结,出现负面情绪。
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,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,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,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,代谢旺盛,生长迅速。春天梳头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,有宣行瘀滞、疏利气血、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。
早晨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,起床后,用黄桃木梳或牛角梳等由轻到重、由慢到快梳头,每次坚持十分钟左右,可有效刺激头皮和穴位,疏经通络,促进血液循环,可使头脑清醒,精气神十足。
在精神调养方面可以多做些安神静心的事情,如绘画、书法、听音乐、下棋、种花、钓鱼等,这些活动可以调节情绪,宁神制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