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宁太白湖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,全面贯彻落实“1+10+N”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部署要求,将心理健康作为打造“平安太白湖”“健康太白湖”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,构建“新区+镇街+站点”三级联动“心”格局,打响太白湖新区心理健康服务“心”品牌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建设20处基层心理服务站点,依托市级培训心理服务人才81人次,累计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200余场。
强化同“心”领导,坚持高位推动
为构建完善太白湖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,成立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,公安、政法、卫健、教育等部门为成员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班,健全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,定期召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,按照“七有”标准、“六个一”制度完善各级基层心理服务站点建设。不断深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,专班对全区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摸排,对12家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机构50名心理健康相关资质人员建档,进行常态化管理。充分利用全区各类心理健康服务资源,增强与济宁市心理健康中心、济宁医学院和济医附院太白湖院区等专业机构主动交互,统筹高校、三级医院等心理健康服务资源,建立“政府+医院+高校+镇街”联动合作机制,搭建多样化、多层次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,确保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高效、有序落实。
强化精“心”呵护,关注学生成长
新区紧紧围绕“教育立区、教育兴区、教育强区”发展战略,辖区两所高等院校均配备设备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(室),多名资深心理教育专业教师开设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,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、危机干预。其中,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利用信息化软件建设,建立“学校—院系—班级—宿舍”心理危机干预四级网络体系,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成效显著。健全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,全区11所中小学、新英才技工学校、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健康教育、监测预警、咨询服务、干预处置“四位一体”的工作体系,全力保障好学生的心理健康。
强化医“心”结合,提升服务质量
各医疗机构均按照市级标准建成心理服务站点,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与指导,将心理健康纳入日常体检、义诊等日常工作加大宣传普及力度。同时,对签约家庭医生的用户进行心理健康宣教,通过发放心理健康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普及力度,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心理健康服务深度融合。对重点关注人群定期随访,进行心理疏导;利用妈妈课堂、青春健康教育俱乐部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、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;对老年人关爱行动试点社区开展65岁以上人群的心理健康筛查与评估,多措并举、有力保障了不同人群的身心健康。
强化网“心”防护,贴近健康需求
各养老机构配备专职心理服务人员面向老人开展心理健康主题课程,通过互动游戏、文艺表演、手工制作、交流谈心等日常活动缓解在院老人可能出现的孤独、焦虑等情绪,不定期开展个体情绪疏导及时关注老人情绪变化。济三煤矿、兖煤物业等大型企业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、品鉴茶饮文化活动、员工文艺比赛等将心理健康潜移默化的融入日常生活,同时根据不同人群、不同时间节点开展“关爱女职工心理健康”“高考前助力家长及考生心理调节赋能”“守护青年职工身心健康”等心理健康专题讲座,切实增强职工获得感、幸福感。其中济三煤矿成立“怡心家园”工作室,以“助人自助、身心健康”为宗旨,以促进广大职工身心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为目的,围绕心理咨询、缓解压力、调节情绪、完善健康生活方式、提高健康素养及安全素质等主题,着力解决职工工作、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。
强化入“心”宣传,提升人才素质
自专班成立以来,不断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、播放心理健康宣传片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制作并下发了“爱不孤单”宣传折页、《太白湖新区心理健康工作手册》《太白湖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简报》等。截至目前,心理健康知识进机关、进社区、进校园等“六进”活动累计开展219期,在各级媒体平台发表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及工作动态,其中国家级媒体2次、省级15次、市级12次、区级298次。专班持续动员从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教育、卫生、镇街、民政等领域工作人员参加相关培训,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,为新区社会心理服务深化细化开展奠定基础。